|  站内搜索:
侯立虹:重读“萧规曹随”——兼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自觉
点击:  作者:侯立虹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9-09 09:14:04

 

1.webp (11).jpg

【提 要】重读萧规曹随,就是体悟曹参自觉敬重前贤,没有以个人恩怨左右国家大政方针,体悟汉惠帝准确定位自己不及开国皇帝的明智,真正达到无论守与创都符合社会实际,为国家为百姓甘愿牺牲名利的境界,从而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度政治自觉。

 

1.webp (12).jpg


萧规曹随,是人们熟知的成语,“萧”指汉代开国丞相萧何,“曹”指继任萧何的曹参,曹参素来与萧何不合,人们以为他继任丞相后定会一改萧何治国理念和政策而另起锅灶,可出乎意料的是竟然发生了“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史记·曹相国世家》)的奇观。曹参为了国家和百姓抛弃个人恩怨而追随萧何所定规矩的风范,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不过,读懂“萧规曹随”,首先必须弄清“萧规”的可贵性和不容更改性,方能明白“曹随”受人尊敬的真谛。“萧规”的基本依据是,西汉初期的经济社会萧条,据司马迁“史记”所述,不仅天子车驾找不到四匹一样颜色的马,将相只能坐牛车,而且百姓家里都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也有许多为逃避战乱躲进深山大泽,甚至有成群结伙占山为王。而西汉政权如何医治长达八年残酷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破坏的创伤,如何从人口锐减、生产几乎陷于停顿中恢复元气,如何让穷到极点的国家走向复苏。因此尽快让社会安定下来,促使流亡的农民回归土地发展生产,恢复社会经济,就是“萧规”所要解决的重大而紧迫任务。“萧规”的主要内涵,就是崇尚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治民,以无为而治代替秦朝的严刑峻法;基本做法,就是实施让大批军队复员回乡,减轻刑罚废除残酷暴政,减免赋税吸引流亡农民回到自己的土地,开放大片山林川泽鼓励农民自由耕种等,营造了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宽松环境。由于这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都是萧何在皇帝刘邦支持下完成的,所以成为深深刻上开国元勋萧何名字的“萧规”。而“萧规”得到群众认可和继任者曹参追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萧何不因私废公。汉惠帝亲自去探望病重的萧何,问其百岁之后曹参能否代替相位,尽管他与曹参素来关系不好,互相瞧不起,便顿首谢道:“陛下找到了人选,臣死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坚定支持曹参作为丞相人选,显示了他的高尚品质。

读懂“萧规曹随”,更要把握“曹随”的审时度势实在性和不受干扰的坚定性,以及为国为民的自我牺牲精神。曹参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也是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大将,汉初高祖刘邦封赏功臣,众人异口同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虽然刘邦以功人和功狗之说尊萧何第一,也足见萧曹难分伯仲,及至曹参任齐相,九年时间始终采用“清静无为”的治理方式,结果是“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曹随”的精髓,就是当曹参成为接替萧何的大汉丞相后,人们都知道他与萧何关系不好,一定彻底颠覆萧何的政策制度,可他什么事都按萧何定下的老规矩,不仅属下询问的政事,总是说萧丞相时候怎们办现在还怎么办,而且选拔地方郡县的官吏也采取萧何的方法标准,只选那些拙于文辞而为人厚道的长者,又从中选拔丞相史,驱除那些能说会道,光想博取名声的官吏,从吏治保证不扰民政策实施。“曹随”的大智若愚,就是举重若轻,表面上则从早到晚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不用心治理国家似的,还对奉旨规劝他的儿子又骂又打,让担任中大夫的儿子曹窋侍奉好皇帝,不能干涉朝政。“曹随”的崇高,就是当年轻的汉惠帝责备时,虽然曹参叩头谢罪,但却机智让皇帝跟先帝比,把自己跟萧何比,引导汉惠帝得出皇帝不如先帝,丞相不及萧相国的结论,进而使汉惠帝明白,先帝与萧相国制定的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还不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所以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遵照执行行之有效的“萧规”,赢得了汉惠帝的理解和支持。“曹随”的效果,就是曹参任丞相三年,力主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百姓因此作歌“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感念萧何和曹参的治国之功,随后“文景之治”也与“萧规曹随”一脉相承,故而成就了汉武大帝南抚百粤北击匈奴,扬中华天威之千古伟业,而“萧规曹随”也彪炳千秋,流传千古。

当然,历史上也留下诸多与萧规曹随相反的典型,所带来的深刻教训,益发显得萧规曹随的珍贵。其中,最有代表的是纸上谈兵赵括颠覆廉颇坚守战略的惨痛代价。赵括乃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少学军事,熟读兵书,谈起兵法口若悬河一套一套,即使他父亲也常被他驳的哑口无言,但也从中看到他把战争视若儿戏的教条主义致命弱点,特别叮嘱赵括母亲打仗关系国家安危,赵括却看的太草率,假使赵王让他当将军,肯定会使赵军失败。后来发生当时两个强国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都是以举国之力对待这场战事,双方投入兵力超过百万,但仔细对比秦国还是远远强大于赵,所以赵国主帅廉颇采取坚守消耗敌兵的战略,使得秦国三年久攻不下,便利用反间计吹捧赵括贬低廉颇,使得赵王不辨真假,不顾赵括母亲的极力劝阻,错误地让赵括取代廉颇。而赵括不可一世的狂妄自大由此暴露无遗,误认为自己真有秦国奸细吹捧的神奇本事,既不总结前任守将的经验教训,也听不进別人的意见,不仅在不作任何调查研究情况下轻易改变了廉颇的以守为攻战略,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赶走前任守将,而且独断专横盲目进攻,不辨秦军诱敌深入之计,被佯装溃败假象所迷惑,轻率追击,结果被团团包围弹尽粮绝,导致40万士兵被俘又被坑杀,使赵国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显然,赵括狂妄自大否定前人,不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也使自己身败名裂,由此佐证了萧规曹随无声胜有声的真知灼见。

另一个令人扼腕的典型例子,是独夫民贼蒋介石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遗臭万年。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也是国民党的创立者,为了革命的彻底胜利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制定了旨在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发动民众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亦即新三民主义,并作为国民党一大的纲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所以也称为“共同纲领”。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为了篡夺国民政府领导权,背叛革命,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国民党纲领),国民党纲领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联合共产党人、扶助工农,蒋介石却投靠帝国主义,收买收编军阀,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把国共合作学习苏联创办的黄埔军校变成效忠服从自己的黄埔系,即使假下野也能控制这支部队,在南京另立国民党中央,实行独裁主义。蒋介石自以为投靠了洋人,有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便可以一手遮天实行独裁统治,但其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拿起枪杆子武装反抗的道路。后来在抗战中又假抗日真投降,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激起国民党内部众多爱国志士的不满,在抗战胜利后更是不顾人民群众死活挑起内战,最终被人民所唾弃。如果蒋介石继续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巩固和扩大北伐的革命成果,与共产党戮力同心扶助农工打击帝国主义,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会是什么样呢?蒋介石自己还会因败逃台湾遗恨终身吗?这两个反面教训不仅让人们愈加认识到“萧规曹随”的难能可贵,敬重前辈的智慧,不因私愤不因炫耀自己而轻易否定前人的方略,而且也让我们悉心品读萧规曹随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体悟创造成就萧规曹随先贤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萧规曹随”的崇高,就是突显国家人民大于个人恩怨的情怀。曹参没有把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作为报私仇的工具,而是表现出为国家为百姓捐弃前嫌的大度,从而启示和告诫后人,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策略关乎当代波及后代,绝不能着上任何个人报私仇泄私愤的色彩,否则将会遗臭万年。萧何为了国家希望仇家继承相位,而曹参为了国家甘愿延续仇家的治国方略,甘作为仇家扬名立万的垫脚石,两位丞相心系家国心系百姓的品质和情怀,造就了西汉初期百废待兴的元气恢复,成就了后来汉武征讨匈奴的辉煌,当之无愧成为西汉延续发展的功臣。尤其是曹参,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执政者,没有巧立名目发泄个人私愤,没有以否定萧何显示自己的能干,而是无论自己内心有多少委屈,无论有多大报私仇的愿望,都能从国家和社会的实际出发,顺应民情,都竭尽全力让整个国家从改朝换代的动荡里恢复过来。而曹参以宽广的胸怀,不以个人恩怨否定前任,不为显示自己比前任高明而另起锅灶,从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顺应了民情民意,充分贯彻前任萧何所定下来的法令政策,仅仅三年使西汉政治更加清明,人民生活通过休养生息,得到了充分的舒缓,产出日渐丰富,经济也有所提高,曹参也必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不仅在当时即使现代也是令人敬仰的,不仅对当时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恢复生产起了决定作用,也对当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萧规曹随”的境界,是汉惠帝准确定位自己不及开国先祖,首先从疑虑到坚定支持的根本转变,故而成就“萧规曹随”表面是曹参,实质是汉惠帝的觉悟。平民百姓需要认清自己,皇帝丞相也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纸上谈兵的赵括,不能说没有才干,也不能说不精通军事理论,之所以最终身败名裂,就是因为不顾实际轻易否定了前任廉颇的以守为攻战略。“萧规曹随”之所以得到实施,就是因为汉惠帝认可了自己不如先帝,曹参不如萧何,没有狂妄地自高自大。虽然汉惠帝的母亲吕后残暴凶狠,但他却是一位心怀天下的帝王,渴望令国土内的百姓都过上富足安逸的生活,不再受到秦朝和楚汉之争时期的劳役、动荡的困扰,因而即位之后实施仁政,提拔曹参为宰相,也有了汉惠帝仅仅在位七年时间的政治清明,国家和人民实实在在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实际上,起初汉惠帝对曹参的不满,也是希望曹参呈现大刀阔斧甚至否定萧何的变法,因为从吴起变法、商鞅变法,乃至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戊戍变法等,变法一直是个非常时髦的话题,而且真正顺应社会潮流的变法也确实大大推动了社会发展,也会像萧规曹随那样遇到遇到很大的阻力。但历史和实践都证明,变法代表先进生产力,而反对倒退,反对标新立异的乱变,泄私愤的烂变,也是代表先进生产力。所以,无论坚守还是变法,都必须坚持是否代表大多数民众利益,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衡量标准,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坚持符合历史潮流的社会制度,归结为保守和思想僵化,也不能把所有贴上变法标签都当作开拓创新。若汉惠帝把曹参当作头脑僵化、墨守陈规、坚持错误路线而否定,把坚持“萧规”的曹参等官员当作阻碍革新的萧何余党而罢黜,让一个口惠而实不至的变法家取代曹参,就没有萧规曹随的千古佳话,就没有文景之治,就没有汉武大帝的千秋伟业。就此而言,汉惠帝能够体察萧规曹随的良苦用心,坚定支持曹参贯彻汉初的正确战略和方针,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自然留下史册的靓丽一页。

“萧规曹随”的内含本质,是为大多数民众着想,而不是为少数统治特权服务。不能机械死板的僵化教条的把它简单理解为不改变前人的套路,更不能当作无所作为的守旧,必须悟透其尊重前人章法的前提是符合实际发展,顺应民意,所超出本身恢复汉初生产的价值,成为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典范的根本意义。启示新官们并非一定要“上任三把火”,认真审视前人的方略和既定部署,一任接一任干成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可惜现在一些新官们似乎上任不放一把火,就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不能让人信服,像曹参那样镇之以静、守而不失可谓凤毛麟角,很多人为了显示“高明”盲目创新,甚至全盘否定前任“旧政”,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新官们应从“萧规曹随”中得到借鉴,慎重对待“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是围绕实现的目标决定要不要烧新官上任这一把火,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任何变革都是为了因应内外部环境及顾客需求的变化才开始的,而从来不是为了变革而变革,新官的“火”烧不烧必须服从目标的需要,必须上合天理,下应人心。二是围绕保持工作连续性判断能否烧新官上任这一把火,尽管新官上任都有自己的打算和思路,都有创造辉煌的雄心壮志,但必须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胸怀,学会继承和发扬,在薪火相传中成就事业。三是围绕民意和群众呼声谨慎对待该不该烧新官上任这一把火,新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了解民之所需,民之所愿,明确哪些需要改进,哪些是“曹随”必须坚持的“萧规”,再决定是否烧第一把火,烧什么样的第一把火,坚决避免一个将军一道令的“劳民伤财”。重读“萧规曹随”,就是要自己为政为什么,到底给百姓带来了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犯纸上谈兵的错误,使自己的从政方略符合民心民意,赢得民众的肯定和支持,创造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业绩。

萧规曹随,也是一种不忘初心。当今叫得很响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际就是萧规曹随质的飞跃和发展。认定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伟业需要一代代薪火相传,就是不忘初心,无论有什么艰难险阻都矢志不渝继承先人遗志不断推进先人开创的伟业,无论怎么发展都不忘先人打下的基础,就是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着当代共产党人的气度和胸怀,那些为了显示自己忘记本色,为了个人恩怨否定先人伟大,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这就是重读萧规曹随的根本所在。

(作者系昆仑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